编者按:12月15日,省教育厅举办第八期全省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培训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牵引,提升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准确把握教育政策,服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能力。南通市教育局应邀作区域教育装备管理与特色经验交流。现将交流材料予以发布,供全省教育装备系统学习参考。
教育装备作为现代化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一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以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新时期,教育装备工作迎来较大发展机遇,装备战线的同仁们也一直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积极谋求装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就南通而言,去年7月底被列为全国9个“双减”工作试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双减”工作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列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全市教育系统更是枕戈以待、勠力同心,全力推进全域“双减”政策高效落地并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同向而行。“双减”新政的推行,不仅是对长久以来南通教育装备工作既有成果的深刻考验,更是促进教育装备进一步应用发展的绝佳机遇。一年来,我市教育装备条线凝心聚力、奋楫共进,以“三大助力”全力为全域“双减”工作保驾护航。
一、助力教育治理,深化信息化管理,提升“双减”力度。
教育装备的信息化转型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装备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校内外监管效能、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双减”背景下管理机制革新的重要保障。打造教育装备管理平台。政企校三方共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装备产品的质量追溯和资产运维管理,形成“建、配、管、用、维”于一体的动态管理平台。有效保障了学校装备资产良性运转;(双减初期延时服务背景下,利用平台合理调配资源,及时调拨1000余张闲置餐桌给急需学校,解决了学生用餐问题。)开发建设并上线运行南通市“双减”监管与服务平台,融入南通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系统,统一校外培训机构监控设备,打通市场监管、民政、公安、教育等数据库,实现对机构24小时全覆盖监管。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76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清零”,压减率达100%。
二、助力精准教学,突出大数据驱动,提升“双减”效度。
“双减”的目的是减少重复的机械的无效的学习,提升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运用现代化装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后服务质量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是“双减”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策略。现代化装备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组织效能、教师教学效率。实现过程性评价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后延时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诊断学情,有效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作业压力。截至2022年11月,我市自主创建的“慧学南通”公共服务平台共计开发了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优质数字资源18637节;共享数字资源300万册;校本数字资源14382册,1189位名师向学生提供公益性“序时教学资源”2808节,在线答疑超9万人次,周末上线学习率达50万人次。同时通过“慧学南通”精准推送家庭教育相关讲座、微课视频等,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开通线上心理疏导服务,帮助缓解学生心理负担、家长育儿焦虑,扩大了“慧学南通”的应用深度,有效提升了育人效益。“慧学南通”公共服务平台也以其良好的口碑和服务质效成功入选2022年江苏省信息消费重点领域优秀产品推广目录。
三、助力五育并举,强化新技术赋能,提升“双增”精度。
教育部推进“双减”的同时推动“双增”,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拓展,进一步说明五育并举的重要性。运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优化学校创新实验室、特色功能室建设,是“双增”背景下育人格局革新的重要助力。一直以来,我市都高度重视装备特色化发展,大力推动基于人工智能、3d打印、航空航天等技术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南通中学”号卫星也将于12月发射升空),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年,我市共有25名考生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2名考生被海军航空大学录取,这些都是我们坚持特色育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喜人成效。同时积极完成江苏省教育装备新技术新产品试点应用工作,打造既满足“双减”背景下各类学科课程需要、又与校本课程和特色办学相适应的育人环境。全年9个省级新技术新产品项目落户6个县(市、区)10多所学校,包括“多功能脑波减压身心训练系统”“智能跳绳中控”等,为学校提供了多元智能的“双减”装备。此外,在“双减”期间,我市针对市直学校开展“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建设,鼓励学校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劳动课程、学生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科技、工信、文广旅、体育、团委、妇联等部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旅行、劳动体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公益志愿等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减压减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据教育部调查显示,我市“双减”工作满意度达98.5%。
下阶段,南通市教育局将持续提升教育装备应用效能,最优化服务新政,持续助推“双减”“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素质教育改革进程,努力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